文章目录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1、元宵节要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元宵节要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文化影响的扩大及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
3、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元宵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4、元宵节要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 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5、元宵节要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6、元宵节要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7、元宵节要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听说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 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 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
元宵节吃什么
1、汤圆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
2、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
3、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 ,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4、油锤
油锤现于唐宋时,就是后世所言的炸元宵。
5、饺子
饺子和汤圆可是黄金搭档,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 饺子”的俗语。
6、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 载骸白粤好,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
7、面灯
正月十五点豆面灯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习俗。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标签: --